本文目录一览:
常败英雄丘吉尔一生只为了准备这场战争
美、英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论战,都想在这场决定未来欧洲政治格局的关键节点上,获得主动权。战争还未开始,战后的利益纷争已经“白热化”了。正如丘吉尔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在他担任首相之际,他还抽出时间去创作,最终写出了《不需要的战争》一书。令他兴奋的是这本书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一时。1955年4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已经81岁高龄,于是在这一月,他宣布退休。
在英国人民看来丘吉尔只适合做一位战时首相,而不擅长战后的国家建设及社会民生。说白了,就是英国人在战后一心只想着吃饱喝足,尽快走出战争带来的贫困与饥饿。
vs协约国:英国 法国 沙俄(统治者:尼古拉四世 注:沙俄1916年开始节节败退,国内民众怨声载道,于是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以资产阶级为首的克伦斯基政府上台,俄国继续参战但仍失败。
在此次空袭中,考文垂遭到毁灭性打击:500多家店铺和5万多间民房被炸毁;12家飞机零件工厂处于瘫痪状态。空袭共炸死554人,炸伤4800多人。
斯大林从开战之日起,直到战争结束,都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和武装力量里最高统帅领导领导这场战争,对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