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音乐民族学的介绍
(十) 音乐符号学:音乐中图像号 (ikon)、指引符号 (index)、象徵符号(symbol)的探寻与研究;(十一)音乐语义学:研究乐曲的意义因人、因时、因地时所产生的变迁,以及它如何形成及形成的过程、变化的原因等。
中国民族音乐在音高方面的特点是“声可无定高”,如很多民族乐器中都有吟、揉、滑等指法,使声音产生波动,余音袅袅,独具韵味,这些指法是在民族乐器学习过程中的必备指法,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决定了乐曲的音色和风格。
民族音乐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上海音乐学院廖乃雄、罗传开等人的民族音乐学介绍性译文而进入中国。这时,民族音乐学作为一门从国外传来的新学科开始在中国发展。
技术性音乐理论学科与非音乐理论学科结合使音乐学学科形成了许多独立的分支学科,民族音乐学就是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目的
民族音乐学侧重研究各个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音乐,例如:各部族的非欧洲音乐研究、欧洲民俗音乐研究、东方高等文化的音乐研究以及音乐人物研究等。
传承。民族音乐学的动机是一种传承。因为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需要传承,传承音乐文化,就是我民族音乐学的动机。
因此,民族音乐学家可以研究任何东西,从民俗音乐到大众传播的流行音乐,再到与精英阶层相关的音乐实践。
民族音乐学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音乐,大致可分下列:(一) 各部族的非欧洲音乐研究;(二) 欧洲民俗音乐研究;(三) 东方高等文化的音乐研究;(四) 音乐人物研究等。
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
学唱和研究民歌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学习民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和历史文化。
《“民族音乐学”不等于“音乐人类学”》有感
1、是因为本学科的学者们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同心共胆、坚定不移地使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真正发扬光大。
2、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至今研究对象的不断变化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