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1省考行测历史常识题库:明朝的对外关系
1、明朝周围各国都有着朝贡的体系,而且根据亲属关系不同有着不同的朝贡时间。对于这些藩国,朝贡是他们发财的道路,这也是明朝朝贡体系的特色——藩国朝贡物品往往会得到数倍数十倍的回赐。
2、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3、汉朝的桑弘羊改革 虽然不是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改革,但是对于汉朝迎来“汉武盛世”来说,又是值得一提的。桑弘羊作为改革家的身份,在国考常识中就有考到过。桑弘羊时期是汉武帝时期,改革内容是盐铁专营,铸币权归中央。
4、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国考公务员行测常识部分应该怎么备考
1、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关键词法。也就是在我们复习时要找到时政材料中的着眼点所在,通过对关键词的把握提升自己的记忆效率。法律在我们的考察中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而法律的专业性较强,在这一部分的备考中一定不要想当然。
2、公务员考试常识怎么备考如下:分阶段系统学习。在备考中,每做完一个章节或者科目,对照错题重点复习对应的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同时建议整理一个错题本,把同一科目的错题归类总结,重点总结知识点和考点。
3、想在行测上达到70分以上的,起码要对28道以上,平时模考尽量保持在30道以上,这一部分得备考需要大家先掌握理论基础再做题最后反复研究历年试题,形成自己得答题思路。第三,数量关系。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部分会出现哪些法律题
宪政类法律 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选举制度。(其中了解选举的平等性及普遍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法律考查占比增加 行政执法类作为去年开始新出现的职位类别,在国考招考中人数占比最多,今年招聘人数占80%以上。而在行政执法类常识判断部分中,法律考查最多,去年考查7道,今年进一步增加到8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部分会出现哪些法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常见考点: 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第三部分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律关系。二.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公务员。三.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内容和分类、行政行为的效力。
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
国考常识题多少道
常识判断:25题,资料分析:10题,逻辑判断:10题,类比推理:10题,定义判断:10题,图形推理:5题,数量关系:1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40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 常识部分,共计15分,总共25个题目,每个题目0.5分。
国考中行测的题型全部为客观题,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
数量关系在国考中的题量不一样。副省级的15道题,地市的10道题。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在国考中的考察40道,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及类比推理各10道。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典型例题(36)
1、海水中盐水比海水本身重得多,因此盐水逐渐向下渗出,当冰年龄达到( )时,从冰融化而得的水即可饮用。
2、回忆、辨析、差别定义的思维路线是这种判断题的解答思路。 辨析设错方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 解决判断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能否正确地找出或辨析试题的设错方式。命题人员在编制试题时采用多种多样的设错方法和技巧。
3、“省考”与“国考”并非全然一致,“省考”从整体设计上略高或略低于“国考”,主要体现在题型结构、表现形式、试题难度、题量、题材和局部题型的称谓上。 考试科目差距不大:中央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
4、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