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物介绍
1、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赤崎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日本国籍,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
2、来自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为:日本物理学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弘(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美国籍)。
3、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17点45分:赤崎勇(あかさき いさむ)、天野浩(あまの ひろし)、中村修二(なかむら しゅうじ)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年10月7日,赤崎勇与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了高效的蓝色发光二极管”,让明亮且节能的白色光源成为可能。
5、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劳伦斯·布拉格。1915年,年仅25岁的他凭借用X射线研究晶体内原子和分子结构的贡献,与父亲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赤崎勇的人物履历
赤崎勇,1929年生,日本工程学、物理学家,曾任松下电器研究员、名古屋大学教授。现任名城大学终身教授、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赤崎勇开发了氮化镓结晶化技术,并完成世界第一个高亮度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
赤崎勇,1929年1月20日生于日本,名城大学氮化物半导体研究中心主任。1952年毕业于京都大学,1964年从名古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从事于基于氮化镓的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工作。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大多数科学家都放弃了氮化镓系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时,赤崎勇继续不懈研究,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氮化镓的PN结,为利用氮化镓材料制造蓝色发光二极管奠定了基础。
这三位诺奖得主分别来日本名城大学、名古屋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有趣的是,得主之中的前二人为师徒关系。1989年,天野浩在时任名古屋大学教授赤崎勇的研究室中攻读博士学位时,两人共同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
赤崎勇的研究领域
牛顿 “科学巨人”牛顿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凭借着刻苦勤奋的精神,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材料物性工学部教授一职,同时以每周一天的频率指导cree;2002年,任信州大学客座教授一职。
以理工系立学的名城大学具有很强的师资队伍,有诺贝尔奖候选资格的饭岛澄男教授、赤崎勇教授、天野浩教授等。饭岛澄男教授为中科院外籍院士,受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氮化镓:2014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和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因发明蓝光LED而获的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年,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和前教授天野浩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